西交利物浦大學媒體報道回顧

過去的一個月間,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科學報》、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新華日報》、《揚子晚報》、蘇州電視台、《蘇州日報》、《姑蘇晚報》、中國日報網、中國江蘇網、宜校網、搜狐新聞及新浪新聞等國家級及省市級媒體關注并報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探索、專家觀點、學子風采、教學特色及校園活動等。在中國國際電視台、Mongabay等英文媒體上,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多次發聲。

導讀: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正式印發,而陳寶生部長也在近期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在這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留學為你來》特别制作“中外合作辦學巡禮”系列節目,把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外合作辦學院校作為觀察對象,講述他們在教育對外開放*的故事。12月24日,該節目邀請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講述學校自身的獨特故事。而它的中外合作辦學故事,和未來有關。此外,設計學院的石煌博士(Dr Juan Carlos DallAsta)及智能工程學院的翟禹嘉博士也被邀請出鏡,介紹了疫情期間的線上授課方式及控制實驗室等。

導讀:《中國科學報》12月22日報道關注了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元知智慧教育論壇合辦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在分論壇上,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談到了未來教育的教學模式以及培養人才的方向,具有借鑒意義。

導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了國内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到高教界,高校教師們一面身體力行科技抗“疫”,一面也在應對史無前例的教育挑戰。12月29日,在《中國科學報》的綜合性稿件《被疫情改變的大學》中,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闡述了“後疫情時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三大問題。

導讀:12月1日,《蘇州日報》通過西浦慧湖藥學院的成立,聚焦了科教創新區以黨建領跑高校、院所與産業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通過區域内黨建資源内在聯動,科教創新區全力推進教育鍊、人才鍊與産業鍊、創新鍊有機銜接,探索打通産教融合“慧湖路徑”。該新聞亦吸引了等媒體報道。

導讀:宜校網12月16日專訪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席校長就西浦創辦初衷和教育理念、獨特性、師資力量及招生相關等内容進行了解讀。

導讀:12月17日淩晨1點59分,完成月球“挖土”任務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陸,來自月球的“土特産”被“快遞”成功。這也是1976年8月蘇聯“月球24号”探測器最後一次采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44年後再次更新月壤樣本。“月壤能種菜嗎?”“月壤味道如何?”……12月23日,《新華日報》“科技周刊”欄目就上述問題采訪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科學系陳正博士。

導讀:南方周末12月22日報道中提到,為緩解疫情導緻的出國留學受阻問題,教育部推動中外合辦大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疫情下的全日制留學生通過網課方式獲得文憑,其認證也不受影響。為此,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及應用語言學系副系主任魏日甯博士。席校長解釋道,這是現行制度下解決一批學生上學問題的靈活舉措。該新聞亦吸引了等媒體報道。

導讀:南方人物周刊12月13日的人物專訪聚焦了環保主義者這類人群。西交利物浦大學媒體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黃炎甯博士認為,環保是非常偏中産的一項社會運動,如何從整個社會上立法,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去改變值得思考。

導讀:12月9日,《新華日報》報道介紹了“在中國,看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大型互動式融媒體行動。該行動聚焦了六位長三角人的平凡故事,通過雙語報道和短視頻、新聞遊戲、新聞H5等方式講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成就與變化。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研二學生Naraynen Neevesh說自己有了向家人介紹長三角地區的新方式。該新聞吸引了等媒體報道。

導讀: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培訓與研究中心(WHITRAP)蘇州分中心與西交利物浦大學聯合舉辦的“2020亞太地區古建築保護與修複技術高級人才研修班暨長三角地區古典園林人才研修班”在蘇州古典園林留園開班。為期9天的授課,以“建成遺産的保護與地方可持續發展-蘇州園林研究的曆史與方法及其遺産價值的觀念與維度”為主題進行深度探讨。該新聞亦吸引了等媒體報道。

導讀:中國日報網報道了12月19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學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産業園發展高峰論壇暨對标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園區研讨會。該論壇邀請了來自生物醫藥及其細分領域的多名嘉賓參與。西浦科研與研究生院院長馬飛博士、西浦慧湖藥學院執行院長王牧教授和西浦智庫的宋瑜博士等分别發表了精彩講話。該新聞亦吸引了等媒體報道。

導讀:12月12日,MBA中國報道回顧了由IBSS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李瀚笙策劃主持的B Corps(共益企業)線下主題工作坊活動。工作坊邀請到了西浦國際商學院戰略與可持續管理副教授曹瑄玮博士和B Corps共益企業中國倡導團隊項目經理姜宇霏女士作為活動嘉賓進行分享。

導讀:12月8日,中國教育在線報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學知識産權信息服務中心。該中心于10月20日正式成立,挂靠圖書館,旨在更好地盤活、用好知識産權資源,使其産生效益,助推西交利物浦大學科研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知識與信息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畢新博士表示,西浦知識産權信息服務中心将緊跟國家與學校發展規劃,密切配合學校教學、科研、管理需求。

導讀:《姑蘇晚報》12月21日報道了蘇州再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這一榜單。而大學是外國留學生系統學習中文的主要場所。西交利物浦大學2008年開設了主要面向留學生的漢語課程,平均每年有超過400名留學生參與學習,有效滿足了留學生學習中文的需求。

導讀:12月12日,中國國際電視台報道了蘇州在“雙十二”購物節上推出了10萬個數字人民币的紅包。為此,《中國24小時》(China 24)節目直播連線了西浦國際商學院陳秋雨博士,邀請陳博士就數字人民币相關話題進行點評。陳秋雨博士認為,蘇州很幸運能夠成為數字貨币試點地區,因為數據的使用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數據競争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她還提到了數字貨币電子支付相較于紙質貨币的幾個優勢。導讀:12月9日,Mongabay報道指出,研究人員近日在《生物多樣性》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公衆對待野生動物貿易的态度已經有了重大轉變,他們傾向于對野生動物貿易進行更嚴格的監管,并願意停止食用野生動物。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來自中國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的野外生态學家肖淩雲博士表示,大量城市青年的反應可以解釋發生這一重大轉變的原因。肖淩雲認為這些結果還是很鼓舞人心。該新聞亦吸引了等媒體報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歡迎交流與合作。

香港中環遮打道3A,香港會所大廈15樓1501-02室(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中環校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